翻页   夜间
伍九文学 > 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> 翁曾源当了状元,慈禧竟看上了他!
 
  解放后的教育改革之后,一般对省市先的文理科总分第一名也相应的称为状元,也就是状元郎。所以,“状元郎”在我们心中算是很美好的词汇,毕竟,那象征着家族的荣誉和对寒窗苦读的一种交代。古时候,高中状元等同于取得了仕途的“通行券”,不少大官都是从正经的科举制度里一步步高升的,这样的人,也被后世称为“科班儿”出身的人。

据不完全统计,自我国开创科举制度以后,从优秀的人中选拔最优的人是何等难事。从唐高宗五年开始,到光绪三十年这足足千余载的时间内,中举人的超过数百万人,得中进士的不足十万人,而高中状元的也仅仅只有五百多人。他们都是在苦读之后,才一举天下知,成为当时科考上的佼佼者。由此可见,读书人想高中状元,是非常难的事情,甚至堪比上青天。

可是,您知道么?大清时期,正有一位状元,得了这么好的荣誉却不“珍惜”,见了慈禧太后之后,立马辞官不干了。这是怎么回事?这人又是谁呢?

原来,这位便是出生于道光十四年的翁曾源,因其为翁同龢之侄,人称“小状元”。翁曾源的家族是世代荣耀的,祖上曾官至内阁大学士,父亲做过巡抚,叔父是皇帝老师,可以说,翁家三父子都是进士出身。正是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,翁曾源想不成才都难,他从小就学富五车,是个满腹经纶的才子。可是,他有个遗憾,因为,有先天癫痫症,所以,一直没取得功名。

直到同治二年时,翁曾源的父亲去世,慈禧爱惜人才,于是,下令:翁家子嗣可不用考试,能直接参加殿试,翁曾源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个机会。同治三年,翁曾源在殿试上尽显才华,当场就被任命为新科状元。翁家出了两个状元,这个美名瞬间传遍了京城,加之,翁曾源本人相貌出众,民间对这位三十岁的帅哥很是喜欢,彼时关于他的传闻不绝于耳。

此人有才还有貌,所以,也成为了当时名门小姐们追捧倾心的对象。从此以后,他被百姓传为“美状元”。但是,就当很多人都在为他的“前程似锦”而开心时,却传来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消息:翁曾源辞官归田了,得来的新科状元,人家不干了。一时间,引得大家纷纷议论,少年得志是何等美事,他这是怎么了?到底发生什么大事,能让他做出这样鲁莽的决定?

原来,慈禧听闻新科状元的英俊潇洒和才情满满之后,心里很是痒痒,她毕竟是个年少的寡妇,对帅哥还是没有“抵御力”的,于是,她决定亲自召见这位少年郎。俩人一见面,慈禧的心里酒笑开了花,她很是喜欢这个帅哥,于是,全程和颜悦色的询问了他的工作、学习、生活等情况。事情到这时,还没什么端倪,翁曾源也都一一如实作答。

突然,慈禧话锋一转,问到:“李义山诗,有‘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'句,予嫌其未惬,欲改为‘灵犀一点有心通’,似胜原句。而上句苦难妥协,汝为予改之。”跪在地上的翁曾源一听,心想不对,如果,盖了下句为“灵犀一点有心通”,按格式,上句就应当是“彩凤双飞无身翼”,这可难不倒状元郎。

可是,他转念一想,这些词眼可都是形容情人之间,都是些打情骂俏的词句,太后此举究竟为何呢?翁曾源瞬间头都大了,他不敢多想,于是,呆若木鸡的跪坐在殿上,脑门上出了豆子大的汗珠,连腿都软了。慈禧见他半天不作答,再看他急的面红耳赤的模样,反倒觉得好笑。于是,便令太监把翁曾源带出了皇宫,反倒没责罚他什么,就放他出宫了。

经过此举,翁曾源回到家中,稳了稳心神,回顾起了太后说话时的神情仪态,还有这首诗的寓意。翁曾源就算是个再不解风情的文人,他也能听懂太后的寓意,于是,瞬间慌了神,生怕别人知道,这可是要掉头的大罪,自己又怎能顶着翁氏一家的荣耀去触犯这样的大不敬呢?翁曾源心想:虽然前途重要,可是,名节和小命更重要,我惹不起我就躲起来吧,于是果断辞官。

第二天,翁曾源向皇帝上书,称:自己的癫痫病再度复发,不适合当官了,希望皇帝可以准许他辞官回家。就这样,翁曾源还未过足新科状元的瘾,就被一盆冷水浇醒了美梦,他只好回归了田野。回家后的翁曾源一直寄情山水之间,一心研究书法、画作,虽然,没有出任任何官职,但是,倒也落了个清净、平安。因其源擅长画花卉,乡里得片纸以为宝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