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伍九文学 > 武布中华 > 第395章讨清盟主
 
  周延儒一句“国朝只重御人之术,不重经世之道”,让高欢对他刮目相看。

  在高欢看来,一个政权的合法性最大的来源,就是能否让自己的人民过的好,也就是懂不懂经世之道。

  如果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,那么无论皇帝是谁,都没有合法性。

  崇祯朝大臣结党营私,搞权谋斗争,皇帝专注于帝王之术,关键帝王之术的水平还不高,弄得众叛亲离。

  明朝中期以后,积累了诸多问题,朝廷不解决社会的问题,放任宗藩、官绅、勋贵压迫百姓,至有今日。

  周延儒在崇祯内阁里,虽也没有建树,擅长窝里斗,但是他对明朝的问题,到是看得很清楚。

  高欢见此不禁与周延儒握手,“周阁老一路辛苦,先回洛阳,本侯为大家接风洗尘。”

  周延儒微微一笑,他刚才只是故意在高欢面前露一手,证明自己肚子里有货,现在看来自己的目的达到了。

  “好!一切都听侯爷安排!”周延儒笑道。

  这时,孙传庭却道:“我看接风洗尘就不必了,还是先谈谈怎么解京师之困吧。”

  高欢脸上露出一丝尴尬,换上一副沉重的神情,“那就边吃边谈!”

  周延儒附和着点头,“可以!就依侯爷之意。”

  当下一行人,回到洛阳城中,高欢让人简单安排了几个菜,又让人在厅堂内挂起地图。

  从高欢得到的情报来看,满清这次举族入关,历史已经完全改变。

  这时,众人坐定,高欢便忧郁问道:“周阁老、孙督师、丁督师,从京师一路过来,可知河北现在什么情况?”

  周延儒道:“多尔衮率领十多万建奴,攻入关内,京畿周围的州县全部沦陷,北京的消息已经与外界中断。现在我们也不知京城的情况!”

  “这么说,建奴是举族而来,志在中原!”高欢沉声道。

  孙传庭道:“侯爷虎踞中原,雄兵数十万,当速速发兵救援京师。”

  高欢嘴角微微抽搐,不知道孙传庭是故意试探他,还是不知道,眼下没人能在河北平原,击败十多万清军。

  现在不管是李自成,还是高欢,踏足河北,都是给清军送菜。

  一旁宋献策忙道:“孙督师,不是我们督军不发兵,而是大军缺衣少粮,准备不够充分,冒然出击,只怕会遭受大败!”

  这时,一旁正吃鱼的丁启睿,放下筷子,为高欢说话道:“老孙,你别为难建武侯,当初你不就是准备不足,冒然出关,被闯贼打得大败吗?我劝你善良,现在北方数省,就建武侯一支精锐,若是冒然出击,惨遭大败,你就是罪人!”

  孙传庭却不理会丁启睿,他继续看着高欢,似乎是在观察高欢的神情,“难道不救北京,看着建奴攻下京师,灭亡大明?”

  高欢被他盯得难受,猛的一拍桌案,斩钉截铁,朗声怒喝,“北京必须救!身为人臣,身为人子,不救京师,本侯就是不忠不孝,就算忠武军打光,就是本侯战死沙场,也不能坐视河北沦陷!”

  面对十多万清军精锐,高欢并不敢踏足河北,可是京师被困,老爹和弟弟还在城中,高欢却不能没有反应。

  “侯爷真乃大明忠臣,国朝韩岳!”周延儒忙称赞一声,然后却道:“不过出兵,需要从长计议,可不能冲动!”

  宋献策道:“对!确实需要好好计划!”

  孙传庭见此,便也不再说话。

  面对清军举族入寇,众人自然商议不出什么策略。

  毕竟,清军的实力摆在那里,如今八旗锋芒正盛,乃是北方最强的势力,就算是高欢与李自成联手,也难以击败清军。

  一场饭吃下来,众人追逐决定,先传檄天下,邀请群雄起兵勤王。

  十月底,高欢以五军都督府,右军左都督,大明建武伯的名义,传檄各省,号召各镇起兵勤王,驱逐鞑虏,救援北京。

  周延儒遂即以大明首辅的名义传檄响应,先夸赞高欢一通,然后要求各镇积极配合建武侯讨虏。

  南方各镇军阀,对于高欢光发檄文,不见动作的套路,早已轻车熟路。

  各镇收到高欢的檄文,会心一笑,一个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纷纷发布檄文对多尔衮和清军口诛笔伐。

  毕竟这种事情,不用出一兵一卒,还能获得一个起兵勤王,忠君爱国的好名声,谁不愿意干了。

  一时间,还在明朝控制的州县,各地军阀群起响应,到十一月中旬,宁南伯左良玉,定西伯唐通,靖南伯黄得功,帅臣刘泽清、刘良佐、孔希贵、高蜚、葛汝芝、许定国、王承允、刘芳名、李栖凤、曹友义、杜允登、赵光远、卜从吉、方国安等人纷纷传檄响应。

  这些军镇,加上高欢,正好十八路诸侯。

  消息传到福建,郑芝龙也凑了热闹,就连吴三桂也扭扭咧咧的发了一遍檄文,谴责满清入寇关内。

  一时间,天下檄文乱飞,明朝诸镇群起响应,比着谁的檄文,文采更好,骂建奴骂得出彩,把多尔衮和清军,吓得不轻。

  高欢看见各种传檄,不禁感叹人心不古,暗骂左良玉等人不要脸。

  眼见着传檄天下这一手,被各路帅臣玩滥了,谁都能花钱找几个酸儒,写篇花团锦簇的文章,然后派几个人四处张贴,似乎忠君爱国的义务就尽到了。

  起初高欢一个人发,还能让百姓激动,赚取声望,现在人人都发,便不行了。

  因此,高欢遂即又更进一步,调集兵马,屯兵开封,然后再次传檄,要请响应的各镇,于开封会盟,共讨建奴,匡扶汉室。

  一时间,高欢再次站到了道义制高点,俨然成了十八路诸侯,勤王讨清的盟主。

  开封高名衡、凤阳马士英、徐州黄得功、淮安刘良佐、临清刘泽清等数镇兵马,收到檄文,立时纷纷起兵,前来与高欢会盟。

  其余各镇,本以为高欢就放放嘴炮,见他真要出兵,也只能或多或少的派出一队兵马,前往会盟。

  (求月票,推荐,追订。)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